“秉烛夜游”出于何时?秉烛夜游字面意思为举着蜡烛在夜间行游,词义为人生短暂,应当及时行乐,也形容珍惜光阴。那么古文中的“烛”有指“蜡烛”的吗?
“秉烛夜游”一词出自哪里?

秉烛夜游,谓执烛照亮,夜间游玩,形容人生苦短,应及时行乐。又作“炳烛夜游”。结合此诗的语境,后人提炼出“秉烛夜游”这一成语,用来表示“及时行乐”之意。

曹丕为魏王世子时,与吴质交好。建安二十二年大疫,“建安七子”中的徐干、刘桢、陈琳、王粲等均痢疾死亡,曹丕应作书与吴质,劝其惜时自娱。

白居易《惜牡丹花》“明朝风起应吹尽,夜惜衰红把火看”,李商隐《花下醉》“客散酒醒深夜后,更持红烛赏残花”,宋苏轼《海棠》“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”,均袭此意。
古文中的“烛”有指“蜡烛”的吗?

“烛”作名抄词的意思是:古代一种光焰小的火把。而古代的火炬是用苇子或麻杆捆扎而成的,因此,“烛”应该指的是小火炬,而不是“蜡烛”。

但读唐代杜牧《秋夕》,诗中亦出现了“烛”字。从“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”诗句的语境来看,可知此中的“烛”已是指“蜡烛”了,说明至少在的唐代已经有蜡烛啦。

如今指极有奉献精神的人,甘愿牺牲自己,而为他人着想,和春蚕的意义相似。燃烧自己,照亮别人,就算化为灰烬,也要发出自己的光亮,指极有奉献精神的人,甘愿牺牲自己,而为他人着想,和春蚕的意义相似。各位看官,您说呢?
喜欢的朋友,请关注、转发、分享、点赞、评论、收藏吧!